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青海是黃河源頭,黃河干流流經青海省玉樹州、果洛州、黃南州、海南州、海東市等四州一市的16個縣。3月3日,在青海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提出“要重點圍繞源頭文化、河湟文化進行研究,增強青海黃河文化生命力、傳播力、影響力”。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弘揚黃河文化的指示要求,青海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班果先后深入湟源縣、民和縣、樂都區、興??h、貴德縣等地進行調研。

日月山
一
湟源縣地處日月山東麓,湟水河上游,這里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結合部,絲綢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豐厚的多元文化土壤,素有“海藏咽喉”“小北京”之稱。
5月27日,班果在參觀調研日月山絲綢之路紀念館和青海古道文物展覽、哈拉庫圖古城堡及茶馬互市遺址、“農業學大寨”典型小高陵村梯田及紀念館、丹噶爾古城、昌耀詩歌館,專程走訪當代著名詩人昌耀在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下鄉時的住所后,與湟源縣宣傳文化部門負責人和丹噶爾文學苑文學工作者進行了座談。

湟源縣小高陵梯田
近年來,湟源縣的文藝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為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廣大基層文藝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文藝創作、組織文藝活動,發揮了文藝工作者應有的作用。特別是在文學創作方面,組織成立丹噶爾文學苑,通過微信平臺發表301期文學專題,近1400余篇文學作品,部分優秀作品在國內文學期刊轉載,發展會員140余人,培養了一批基層文學創作人才。
調研中,班果就建立健全基層文聯組織、推動基層文藝創作及人才培養、傳承保護地域特色文化等話題與湟源縣宣傳文化部門負責人和一線文藝工作者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湟源廣大文藝工作者以著名詩人昌耀、湟源籍著名作家井石為榜樣,植根湟源熱土,多出優秀作品,打造具有湟源特色的文藝品牌。青海省文聯也將堅持優質文藝資源下沉,為基層文聯組織和文藝工作者提供更多服務平臺。
二
“文化是我們走向世界的通行證,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文藝工作都高度重視,高質量做好保護、傳承和弘揚源頭文化、河湟文化這篇‘大文章’,海東文藝界和文藝家責無旁貸……”日前,一場生動熱烈的調研座談會在“中國書法之鄉”海東市樂都區召開。
班果在座談中勉勵海東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敢于擔當,勇挑重擔,不辱使命,繼續打造“彩陶故里、拉面之鄉、青繡之源、醉美海東”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河湟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全面服務河湟文化走廊建設,講好海東“河湟故事”,傳承好青海黃河文化,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文藝的力量。

召開海東市文藝工作調研座談會
海東是青藏高原的門戶,多種文明在這里碰撞,多種文化在這里交融,是“河湟文化”核心地區之一,文化底蘊十分厚重。海東市文聯目前已成立市直文藝家協會、研究會9個,海東市六縣(區)均成立了文聯組織,其中,樂都區、平安區、民和縣、循化縣文聯在縣區委宣傳部掛牌,互助縣、化隆縣文聯單獨設置。全市現有《河湟》《湟水河》《柳灣文藝》等8個文藝期刊,共有各藝術門類文藝工作者5000余人。近年來,海東文聯深化改革穩步推進,文藝精品佳作迭出,文藝活動有聲有色,文藝品牌愈發響亮,文藝人才蓬勃成長,為弘揚“河湟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
河湟文化是草原文化走廊與農耕文化走廊薈萃之地的瑰寶。循著黃河一路向西,6月4日至5日,班果先后走訪調研了海南州興??h、同德縣、貴南縣、貴德縣等地。在興海縣實地走訪了原省文聯對口扶貧點唐乃亥鄉易地搬遷新村,調研了大河壩生態林、興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
興??h總人口不到8萬,但有著廣泛的基層文藝群眾基礎,所屬各鄉鎮、村現有各類文學、藏戲、舞蹈等民間團隊30余個,各藝術門類文藝工作者140余人。正在籌備成立的縣文聯,掛牌縣委宣傳部,由宣傳部副部長兼任主席,擬組建作家協會、書法攝影家協會、音樂舞蹈及民間藝術家協會。

黃河上游唐乃亥段
黃河源頭青海段自然景觀壯麗秀美,尤其有“天下黃河貴德清”之美譽。貴德縣文聯成立于2011年,現有工作人員4名,設有河陰文學社、書法繪畫、攝影、音樂舞蹈、奇石收藏、硬筆書法6個文藝家協會,會員共372人。其中,河陰文學社(即作協)已延續了33年。近年來,圍繞打造貴德文藝品牌,創作文藝精品,貴德縣持續加大文藝創作扶持力度,制定《貴德縣文學藝術創作出版資助辦法》,設立文學創作基金,每年投入10萬元獎勵經費;設立“貴德縣大河文學獎” ,每五年進行一次大河文學獎的評選獎勵;與浙江省慈溪市文聯、作協結成友好合作單位,加大文藝合作交流等,極大地提高了貴德文藝創作水平和質量。

走訪調研解玉福布貼畫工作室
班果在貴德縣實地走訪了李寶宗油畫室、解玉福布貼畫工作室、楊成君農民剪紙畫、蔭西故居等。他表示,貴德有著充沛的文化底蘊,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有著天然的優勢,要繼續一如既往地開展好各項文藝活動,培養優秀文藝人才,打造貴德文藝品牌,重點結合每年舉辦的黃河文化旅游節在弘揚青海黃河文化上下功夫、做文章,打造貴德黃河文化品牌,講好“天下黃河貴德清”的青海黃河故事。
